GA_T 1470-2018 安全防范人脸识别应用分类

ID

63FDBDCA7F8A4AE6AF00339E8C3C6F49

文件大小(MB)

0.53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16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310,A 91 G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1470—2018,安全防范 人脸识别应用 分类,Security protection—Face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Classification,2018-03-12 发布2018-03-12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GA/T 1470—2018,目 次,前言皿,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1,4应用分类.. 2,附录A (资料性附录)人脸识别应用分类说明 . 3,I,GA/T 1470—2018,前ー1丒,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00/SC 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中科奥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山西省公安厅科技处,清华大学,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纽酷物联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子青、雷震、谢剑斌、刘君平、侯鸿川、赵军、苏光大、姚若光、汪海洋、王彩松,ni,GA/T 1470—2018,安全防范人脸识别应用分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人脸识别应用分类准则,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人脸识别应用的分类和管理,为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提供分类依据和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A/T 893-2010安防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术语,3术语和定义,GA/T 893-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配合 being cooperative,采集对象为达到使用要求所进行的姿态、表情、脸部佩饰和行进路线的调整,3.2,非 BD 合 being non-cooperative,采集对象无配合调整意识的状态,3.3,多对多比对 many-to-many matching,将输入的数据集中多张图片数据与另ー个数据集中多张图片数据进行比对,返冋相似度较高图片,对的过程,3.4,动态釆集 dynamic acquisition,获取处于运动、变化状态下采集对象人脸图像信息的过程,3.5,静态采集 static acquisition,获取相对静止状态下采集对象人脸图像信息的过程,3.6,人脸活体检测 face liveness detection,检测辨别人脸图像来自活体人脸或假体人脸的功能,3.7,人脸防伪 face anti-spoofing,能够抵御人脸照片、视频或者人脸面具等来自假体人脸仿量攻击的措施,通常通过人脸活体检测,实现,1,GA/T 1470—2018,3.8,值守 monitoring,对人脸识别过程的人工监管,4应用分类,表1列出了人脸识别应用的5个分类依据,根据每个分类依据,再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方式:,— 按照采集方式可分为动态采集和静态采集;,— 按照采集对象状态分为非配合和配合;,— —按照比对方式分为确认、辨认和多对多比对;,— 按照安全要求分为有人脸防伪和无人脸防伪;,ーー按照监管要求分为无值守和有值守,附录A详细列举了人脸识别应用的典型场景和特点分类,表1人脸识别应用分类依据,分类依据方式应用示例(参见附录A),A 采集方式,A!动态采集视频监控布防[A1-B1-C2-D2]:城市治安防控、街面场馆安保,A2静态采集,自助实名核验[A2-B2-C1-D1-E1]:出入境自助通关査证、车站实名査证、远程,身份査证、ATM机,B,采集对象,状态,B1非配合人员筛査[B1-A1(C1/C2)-D2-E2]:即时追逃卡口布控,B2配合人员管制[B2-A2-C1-D2-E2]:监所人员管理,C 比对方式,C1确认(1 7) 现场身份查证[C1-A2-B2 - D2-E2]:银行社保等实名査证、考场人员管理,C2 辨认(1 : N),合法身份管理[C2-A2-B2-D2]:重要会议人员管理、社区出入管理、考勤门禁,控制,C3多对多比对,(N:M),嫌厥人员检索[C3-A2]:身份査重、黑名单筛査,D 安全要求,O!有人脸防伪远程实名身份确认[D1-A2-B2-C1-E1]:实名上网、远程交易,D2无人脸防伪日常管理[D2]:考勤等非重要身份査证,E 监管要求,E1无值守24 h连续査证[E1]:自助操作、远程操作,E2冇值守重要人员管理[E2 A2毛2少2]:大型集会身份査证、监所人员管理,2,GA/T 1470—2018,附录 A,(资料性附录),人脸识别应用分类说明,A.1概述,本附录列举了人脸识别应用的典型场景和特点,一般来说,对采集对象姿态或行进路线有专门要求的场景采用配合的静态采集方式,对采集对象姿,态和行进路线无专门要求的场景采用非配合的动态采集方式;视频监控的日常管理布防或非重要身份,査证可无人脸防伪要求,远程实名身份确认应有人脸防伪要求,有人脸防伪或非重要的24 h连续身份,査证可无值守要求,重要场景的身份査证可有人脸防伪和值守要求;身份査证采用确认比对方式,身份,筛査采用辨认比对方式,A.2身份查证现场确认,典型应用场景包括银行柜台业务办理,社保实名认证,场馆安保管理等。采集对象需配合采集人脸,图像,采用人脸确认比对方……

……